6月13号寄出申请,庆幸搭上了末班车。看到有自己的名字,着实兴奋了几天。兴奋点是看到了强大的专家组成员,12天84学时的魔鬼课程,还有让人心动的各项免费。
学习已进入尾声,个人感受最深的有四个方面:一、团队的重要性。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科研楼各层通道的宣传栏,认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。二、合作。这段时间与授课专家的接触,与上体学生、各校学员的交流,看到了学科交叉合作的前景。三、授课专家的功底。每位专家在自己的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,且基本功扎实,给人以大腕的感受。四、严谨性。暑期班上课时间严格把控,有别于其它的培训与讲座,可以看到上体对教学的重视、规范、严谨。
空手而来,满载而归,这是我最大的收获。概括为三个方面:一、有助于我今后的教学。大师们的授课风格、幽默、精美课件的制作、动画与录像制作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。二、吸允了大量的基础知识。对以前的一些教学困惑起到释疑的作用。三、产生了颇多的灵感。这是我收获最大的,主要有以下几点:1、利用HR建立强度——时间关系曲线,用时间监控运动训练强度。2、低氧环境下中枢疲劳的机制(运动员、修路工人、飞行员等)。3、运动中的对称性练习对学习障碍型儿童的改善作用。4、有氧锻炼是否存在最佳时程?5、运动后的过量氧耗是否可以用心肺功能仪测量并评定?6、心肺功能仪的采样时间是否与项目有关?7、能否开发像POLAR表一样的HL测试仪,全程跟踪血乳酸的变化来研究糖酵解系统?8、参与核心稳定性的深层小肌群能否采用建模的方法进行?9、深层小肌群的疲劳如何评定?10、核心稳定性的神经机制。11、如何证明振动仪就练习到了小肌群?12、核心稳定性与平衡性是同一概念吗?水上项目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强,能否说其核心稳定性强?13、用足底压力分析仪评估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。
这是第一期,希望一直坚持下去,今年的幸运儿不多,还有许许多多的需要吸允知识的年轻人在等待。学员的结构可以适当有所改变,教师的比例课适当增加到15名左右,与此相近交叉学科学员适当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