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培養目標
上海體育學院與澳門理工學院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進行合作,培養面向世界、面向未來,基礎知識扎實,掌握專業知識技能,具有一定的體育科學研究工作能力,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層次、應用型體育專門人才。培養採用“雙導師制”,上海體育學院導師側重于專業領域核心課程講授、論文指導等;澳門理工學院導師側重于研究生專項技術能力、實踐應用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。
二、學習年限
非全日制學習年限一般為三年(含休學的最長學習年限原則上為五年),不得提前畢業。
三、報考條件、方法
報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(以下簡稱博士生)須具有與內地(祖國大陸)碩士學位相當的學位或同等學歷。
四、學費及學雜費三年共計學費60000元,雜費1100元。
五、報名安排:按澳門特區政府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 (http://www.gaes.gov.mo/)公佈辦理。報考流程見2019年上海體育學院面向港澳臺地區碩士、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http:/info/1734/3615.htm
六、授課地點:澳門理工學院,學生完成項目培養計畫並符合學位授予規定,可獲得上海體育學院頒發的教育學博士學位及畢業證。
七、招生專業及方向招生導師(附件1)
八、各專業考試科目內容
1. 1001英語
2. 科目一內容:2301運動生理學
2301運動生理學:骨骼肌機能;血液迴圈;呼吸;能量代謝與體溫;本體感覺器官和前庭位覺器官的功能;神經系統的功能;內分泌機能;運動技能的形成;身體素質的生理學基礎及其訓練原則;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狀態的變化規律;運動機能的生理學評定;高原環境與運動能力;運動處方的生理學基礎。
3. 科目二內容:3301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理論
3301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理論:體育教育理論和運動訓練理論各占50%的比重,體育教育理論和運動訓練理論的考試大綱分別如下:
體育教育理論:中外學校體育發展史;體育課程的基本理論與原理;體育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原理;國外學校體育及學校體育熱點問題研究;《體育與健康》課程與教學改革實踐及熱點問題研究。
運動訓練理論:競技體育與運動訓練概述;運動員培養系統;運動訓練的生物學基礎知識;運動訓練中的一般原則和專門原則;以訓練小週期為基礎的運動訓練安排;運動訓練的方法與手段;運動員的體能與體能訓練;運動員的技戰術能力與技戰術能力訓練;運動員的智力與心理訓練;運動訓練過程監控的理論與方法;各單項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;各單項運動各週期的訓練課計畫的制訂。
九、考試安排及考試科目
考試時間及地點:由澳門特區政府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安排。
所屬學院 |
專業 代碼 |
專業 名稱 |
方向序號 |
專業方向 |
導師姓名 |
體育教育訓練學院、中國乒乓球學院 |
040303 |
體育教育訓練學 |
1 |
體育教學訓練學一般理論與實踐 |
王德新 |
2 |
體育教學與訓練 |
張慶文 |
3 |
體育教育訓練理論與方法 |
樊蓮香 |
4 |
適應體育 |
吳雪萍 |
5 |
足球運動理論與實踐 |
龔波 |
6 |
競技運動訓練 |
韓冬 |
7 |
乒乓球運動 |
施之皓 |
8 |
體育教育訓練學 |
丁海勇 |
9 |
體育教育與身體文化 |
李有強 |
10 |
學校體育教育 |
毛麗娟 |
11 |
學校體育教育 |
舒盛芳 |
12 |
學校體育與青少年體育行為 |
邵斌 |
13 |
學校體育與青少年體質 |
唐炎 |
14 |
兒童青少年身體 |
蔡玉軍 |
15 |
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 |
王麗娟 |
16 |
體能訓練的理論與方法 |
高炳宏 |
17 |
人體運動的動作與能量代謝 |
黎湧明 |
18 |
運動與健康促進 |
劉陽 |
19 |
運動與健康促進 |
王興 |
20 |
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 |
吳瑛 |
21 |
運動訓練一般理論 |
馬海峰 |
武術學院 |
040304 |
民族傳統體育學 |
1 |
武術文化與社會 |
戴國斌 |
2 |
競技武術科學化訓練 |
薑傳銀 |
3 |
民族傳統體育歷史與文化 |
郭玉成 |
4 |
武術教育研究 |
趙光聖 |
運動科學學院 |
040302 |
運動人體科學 |
1 |
運動與健康促進 |
王茹 |
2 |
運動與健康促進 |
莊潔 |
3 |
運動與骨質疏鬆 |
鄒軍 |
4 |
運動與代謝性疾病 |
劉宇健 |
5 |
運動與機能代謝評定 |
高炳宏 |
6 |
運動訓練監控的生理醫學機制及應用研究 |
王啟榮 |
7 |
運動內分泌 |
王曉慧 |
8 |
運動免疫學 |
陳佩傑 |
9 |
糖尿病營養與運動干預 |
肖衛華 |
10 |
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 |
張春華 |
|
|
|
11 |
運動與腦健康 |
婁淑傑 |
|
|
|
12 |
身體活動/運動與健康促進 |
曹振波 |
|
|
|
13 |
反興奮劑研究 |
陳佩傑 |
|
|
|
14 |
關節運動功能 |
王少白 |
|
|
|
15 |
運動生物力學 |
劉宇 |
|
|
|
16 |
運動生物力學 |
閭堅強 |
|
|
|
17 |
生物力學 |
傅維傑 |
|
0403Z5 |
運動康復學 |
1 |
平衡機能與運動損傷機制 |
韓甲 |
|
2 |
運動對慢病的防治 |
劉向雲 |
|
3 |
運動神經肌肉控制 |
王琳 |
|
4 |
運動心肺康復 |
吳衛兵 |
|
5 |
心臟運動康復 |
徐昕 |
|
6 |
傳統康復的理論與實踐 |
鄒軍 |
|
7 |
運動康復學 |
陳佩傑 |
|
8 |
運動與腦健康 |
婁淑傑 |
|
0403Z2 |
體育工程學 |
1 |
體育工程 |
劉宇 |
經濟管理學院、體育休閒與藝術學院 |
0403Z1 |
體育管理 |
1 |
體育人文社會學 |
陳曉峰 |
2 |
體育經濟與管理 |
曹可強 |
3 |
體育經濟與管理 |
王玉珠 |
4 |
體育經濟 |
楊倩 |
5 |
體育管理 |
劉東鋒 |
6 |
體育管理 |
劉兵 |
7 |
體育產業政策 |
黃海燕 |
8 |
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 |
周良君 |
9 |
體育產業經營管理 |
李海 |
10 |
體育產業管理 |
滿江虹 |
體育休閒與藝術學院、體育新聞傳播與外語學院 |
040301 |
體育人文社會學 |
1 |
體育倫理與管理 |
龔正偉 |
2 |
全民健身與社會發展 |
鄭家鯤 |
3 |
體育歷史與文化 |
鄭國華 |
4 |
體育運動與社會發展 |
郭修金 |
5 |
體育與社會發展 |
韓會君 |
6 |
全民健身理論與實踐 |
盧文雲 |
|
|
|
|
|
|